全站转让,微信40930845,先到先得

加载中...

☏转让洽谈微信40930845

商家入驻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赢在直销网 > 直销研究 > 商务部:跨境新政过渡期延至2017年底 境外保健品仍需加强监管
想了解更多直销资讯,尽在赢在直销网
文章详情页广告

商务部:跨境新政过渡期延至2017年底 境外保健品仍需加强监管

发布时间:2016-11-18

跨境爆买保健品正从产品端转向资产端,跨境购市场将从同质化的品牌竞争转向差异化的产品竞争,最终结果会是总理所期待的:市场力量倒逼中国保健品行业转型升级,从而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跨境新政”过渡期有限延长,对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利大于弊。

11月5日,商务部发布消息表示,为稳妥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模式过渡,经商有关部门同意,过渡期进一步延长至2017年底。这项延长过渡期的政策发布时间距离全民狂欢的“双十一”购物节还不足一周。

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5月11日起,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有关监管要求给予一年的过渡期,即继续按照试点模式进行监管,对天津、上海、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重庆、福州、平潭等10个试点城市经营的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暂不核验通关单,暂不执行化妆品、婴幼儿配方奶粉、医疗器械、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的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对所有地区的直购模式也暂不执行上述商品的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

过渡期实施以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平稳发展,对于引导企业积极适应规范的监管要求、地方不断创新监管服务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相关部门也在从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利益和安全健康的角度研究优化监管安排。为稳妥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模式过渡,经商有关部门同意,上述过渡期进一步延长至2017年底。

过渡期期间,相关行业企业要强化自律,切实加强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加快适应规范的监管要求,共同营造有利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为实现监管模式的平稳过渡做好充分准备。

跨境电商成“双十一”重头戏

陆续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的跨境电商“双十一”势头高涨。

天猫作为双11的缔造者,当天交易额达到1207亿大关。澳洲药房Chemist Warehouse成为成为中国跨境平台首个破亿商家,稳居保健品行业排名首位。此前澳洲大药房Chemist Warehouse就透露,其天猫国际店铺仅仅是在全店预售阶段就销售了40万件商品,其中,Swisse胶原蛋白液已预订近6万瓶,总重量超过30吨。

11月11日当天,京东商城交易额同比增长59%,营养健康类同比增长91%。而旗下跨境电商凭条京东全球购“双十一”全天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70%,其中澳洲Swisse保健品全天销售超8万瓶。

主打跨境电商概念的网易考拉海购宣布用23分钟超过去年双11全天销售额,其“超级洋货节”在11月11日凌晨1点即已突破1.5亿销售额。

《2016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跨境电商零售交易额将超过3.6万亿元,年均增幅约37%,预计2020年跨境电商零售占比将超过30%。从进口品类看,营养保健品是拉动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三大主营品类之一。

新政“熔断”与过渡期

2016年4月8日起,我国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并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调整后,跨境物品进口税率与同类进口货物综合税率的大体一致,分别为15%、30%、60%。

新政中所涉及的税制变化从“税”的最基本层面确定了跨境电商的模式和地位,但随后出台的“正面清单”要求“一线”进区需查验通关单,这导致95%以上的商品无法通过保税备货方式进口,很多跨境电商只能依靠现有库存维持销售。这使得一大批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对于进口保健品来讲, 查验通关单意味着产品需要具备“进口保健食品准入证书”才能进入保税区。根据新《食品安全法》及《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规定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向CFDA申请备案,如申请资料齐备可当场获得备案号;其他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向CFDA申请注册。

虽然有路径,但想在新政实施前获得证书,保证库存充足这对于进口商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给予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有关监管要求一年的过渡期,即在10个试点城市对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需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可暂免提供相关文件;对所有地区的直购模式也暂不执行相关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也使得跨境电商暂时恢复了生机。

境外保健品终将纳入管理

此次有限延长过渡期的举措表明了国家管理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务实态度,未来无论是对于跨境电商还是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都离不开规范管理。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刚刚实施,保健食品相关配套法规仍然在进一步完善中,境外与本土企业都将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那么未来对于本土企业来讲,只有提升了质量水准和科技含量,才能赢回市场;而对于境外企业来说,必须在有限的过渡期内尽快研究出拓展中国市场的规范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