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行业动态:传统企业外部资本布局“大健康”市场
发布时间:2016-02-23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专家表示,服务将成核心及竞争利器
根据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多位业内专家曾预测,随着这一战略的逐步深入及各种政策红利的相继释放,促进健康将不仅直接创造生产力,“大健康”产业也将受此影响,可能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在更早些的2013年,国务院在其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在市场层面,“大健康”产业也受到颇多关注,动向不断,这个8万亿元的市场从来没有像这样受到追捧。
1 “健康中国”市场不止8万亿
根据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公报提出,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卫生安全战略。今年1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其正在牵头制定健康中国建设2030纲要。
政策层面带来的利好消息远不止这些。2015年9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据了解,《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上升至国家战略规划的高度,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另外,《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也在2015年相继出台。
在更早些的2013年,国务院在其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如果将养生、养老、医疗美容等传统医疗的周边领域计算在内,国内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远不止8万亿规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渐深入,在“大健康”领域,包括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及健康指导等在内的细分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面对这么大的蛋糕,任何企业和资本都想抓住这个机会。”
政策层面的利好消息在市场层面有着快速的反应。从“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无论是健康行业内外的主体,都嗅到了些许味道,抢滩战争早已拉开序幕。
2 传统健康企业转型“大健康”
对传统健康企业来说,“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绝对是一个重大利好,作为已经在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的主体,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历史机遇。出于利益和企业战略的双重选择,这种在“大健康”领域的抢滩,早就已经开始。
以制药企业为例,不少制药企业相继进入这片他们认为的蓝海,即便已经有败者的退出,大健康领域的新鲜血液仍源源不断。按照不少企业的实际做法,在传统制药业务基础之上,涉足其他领域,包括有各种功能的饮料、牙膏、食品等。准确地说,从前几年开始,药企掘金大健康市场早已开始,从天士力的帝泊洱、云南白药的牙膏、广药集团的王老吉凉茶、江中集团的猴姑饼干等到去年太极集团“太极水”的上市,在老本行之外,很多药企都开始了“大健康”掘金之路。根据统计,国内约有数百家药企进入大健康产业,其中30多家为上市公司。
传统医药企业的转型只是一个缩影,在这场跨界中,不少传统企业纷纷开始与新兴移动医疗企业合作,开展基于传统药品生产与销售之外的其他服务。史立臣认为,服务将是大健康的核心。
●太极集团
2015年6月,被认为是太极集团转战大健康跨界之作的太极水上市,预期今年年底将实现年产5亿罐,5年内实现突破100亿元。
●广药集团
大健康已经成为广药旗下四大业务板块之一。在未来规划中,以王老吉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将既是广药规模中心,也是利润中心。
●辉瑞
早在2012年,制药巨头辉瑞就借旗下善存沛优营养保健品角逐中国“大健康”市场。早年收购惠氏后,在保健食品市场持续发力。
●天士力
早在2004年,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就表示,在做强现代中药的基础上进军“大健康”产业。去年6月,天士力旗下帝泊洱普洱茶珍——Deepure已经登陆欧洲。
●哈药集团
已形成包括原料药及化学处方药、中药、保健品、医药商业的产业布局,几乎包含目前医药产业的所有商业模式。
3 “外”部资本跨界“跑马圈地”
如果传统制药、医疗等健康企业一直是“大健康”的圈中人,那不少来自“外”部的力量,在这场抢滩“大健康”之战中,步伐同样迅速。
有基金经理表示,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产能的收缩和与民生、健康相关产能的扩张,将是一个大趋势。发起或参与设立并购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是不少上市公司跨界涉足健康产业的方法。
举个例子,海航健康旗下的北京优联耳鼻咽喉医院已经正式对外开业。这也成为海航集团医疗板块第一家专科医院。
这种情况绝非个案,刚刚进入2016年之时,英国IHG与万达集团就签署了全球国际医院项目协议,将在青岛及上海、成都建立国际医院,万达将在三个项目中投资超过150亿元。
投资建医院只是“大健康”的一个缩影,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深入,养老问题也与政府、市场及个人息息相关。市场也在先行一步,在房地产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养老地产成为不少地产商的发力点,来自健康产业外部的力量在这个行业风生水起。仅北京而言,至2014年底,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约321.6万人,并正以每年15万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常住老年人口将达400万。业内人士直言,中国到了经济结构转型、中产阶级形成、服务业崛起的时候,医疗养老将是未来的朝阳产业。出于对“银发经济”的看好,资金雄厚的房地产企业及保险企业也纷纷进入养老领域跑马圈地,其中便包括保利、泰康、万科、燕达等多个地产巨头。
或许未来,“大健康”产业带来的惊喜还不止这些,国家战略的高度和政策层面的相继利好消息将为传统医药企业、健康体检、养老产业及健康保险等多个行业创造更多机遇。“随着未来健康中国纲要的实施,收购此类高估值资产的热潮还会延续。”一位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认为。根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的发展健康产业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所购买的药品中,民族企业要占80%以上;耗材和器械中,民族企业占50%以上。
4 “钱”景广阔、政策利好健康产业颇受关注
或许,一方面健康产业被普遍看好,甚至被业界认为是全球“财富第五波”,另一方面,国内对健康产业的政策红利不断,“健康中国”亦上升至国家战略,所以,医疗、养老服务、保健食品等健康产业也受到颇多关注。在资本市场看来,国内的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迎来巨大的变革和全新的投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资本向健康行业的涌入。
值得关注的是,“大健康”的内涵与外延又相对广泛,从传统的医疗、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展开,保健食品、养老地产、功能食品、家用医疗器械、移动医疗、精准医疗等等,都在“大健康”范畴之内,“大健康”产业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随着外延的扩大和细分领域的技术进步等,“大健康”可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凭借着敏锐的嗅觉,资本市场对这个领域的抢滩也就不足为奇。换句话说,虽然业界对究竟何为“大健康”还没有定论。有人将大健康定义为有关人类健康、美丽、长寿的检测、预防、治疗、保健、养生、调理、康复等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即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疾病之外的亚健康治疗和养生调理,包括药疗、食疗、物理疗法以及健康养生等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但这并不妨碍资本的纷纷“抢滩”。
在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公布后,多位专家就曾表示,促进健康不仅能直接创造生产力,更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互动。而受益于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大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浙江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也曾表示,健康本身就是生产力。对健康的投入有着实实在在的回报,其中最重要的产出就是国民健康生命年的延长,以及疾病负担的降低。
在“健康中国”战略公布之后不久,医疗保健、智能医疗、民营医院、养老概念等“大健康”板块普遍迎来涨势,医疗器械服务板块涨幅超过9%。“大健康”领域也成为投资热点。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A股共有超过40宗重大资产重组涉及借壳上市,其中8家集中在健康行业。
5 发展迅速、表现抢眼已成最大新兴产业
国内健康产业迅速发展,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养老、保健品等“大健康”板块都有抢眼表现,从更大的层面来看,这种迅速发展也符合世界范围内的趋势,大健康产业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最大新兴产业。
有业内人士预测,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健康中国”的理念符合国际发展趋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目标。目前我国居民整体健康水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医改不仅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涉及疾病预防、康复、居民健康意识等多方面。
国内健康产业亦有特殊之处,根据报道,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显示,美国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到5%。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健康产业蕴藏的机遇似乎更大。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人口老龄化加快等越来越多关乎社会民生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国恩曾指出,健康服务不同于医疗服务,医疗服务需求的前提是患病,需求的弹性小、服务特殊性强,市场机制作用受限。而健康服务业是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前移和后延,生病不是前提,而需要少生病、生小病、晚生病,消费者福利增加了,这个市场需求弹性相对大、市场机制作用很大。
消费专家赵萍的分析,从消费需求来说,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更关注生活的质量,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富贵病”也就相继出来,慢性病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关注体育锻炼,以及相关商品和服务。人们对健康相关消费这方面支出明显,而且增速快于消费商品增长,健康消费会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期,传统的投资拉动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消费升级带动新的经济增长,而医疗消费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 观点
这场跨界不容易
虽然“大健康”领域市场准入门槛相较于传统制药行业低一些,但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企业要快速完成多元化经营,绝非易事。
在跨界大健康领域的医药企业中,当然不乏成功案例,如云南白药牙膏,已经进入了牙膏市场前五名,在与不少老牌外资日化企业的厮杀中分得一杯羹。有业内人士将这种成功归因于功能定位与品牌高度契合、价格策略、渠道切入等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而这种模式被复制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多个跨界大健康领域企业的共同特点便在于,某个产品取得成功后在一段时间内仍是单打独斗的局面,后续产品乏力,并没有形成集团作战。
医疗市场相对特殊,对于外界资本的进入,也有业内人士将没有医疗背景的资本流入医疗行业定义为一件“危险的事”,医疗不同于其他行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担心资本可能由于急功近利走上某种“捷径”。
来源:东方财富网 (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