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转让,微信40930845联系

加载中...

☏转让洽谈微信40930845

商家入驻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赢在直销网 > 行业动态 > 灸法养生的相关知识
想了解更多直销资讯,尽在赢在直销网
文章详情页广告

灸法养生的相关知识

发布时间:2014-09-05

一、认识灸法

针灸为针法与灸法的合成,灸法是中医针灸学中的一个部分。灸法和针法一样都通过刺激腧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神经、体液的功能,调整机体各组织、系统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但是,灸法又有自己较为独特的作用特点。和针法不同,灸法是通过温热等物理刺激的作用,来进行扶正劫邪,平衡阴阳,防治疾病,康复保健。尤其是灸法的防病保健作用,在古代就很十分重视,很多医书有记载,例如《扁鹊心法》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现代不仅已为大量的临床所证实,而且得以进一步发扬。

二、灸法的作用

总结古往今来的实践经验,灸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

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4.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5.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6.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玻《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三、灸的种类

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可以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用于艾灸的主要原料是艾条,艾条还分清艾条、纯艾条、药艾条。纯艾条也不加任何其他药物。取制好的陈艾绒用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或细棉纸卷制成的艾条。陈艾又称熟艾,放置三年的艾叶制成的艾条称三年陈纯艾条,五年的称五年陈纯艾条。古人对艾的选择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的记载。三年之艾就是陈艾。在《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清艾条不加任何其他药物,取当年艾叶制成的艾绒卷制的艾条称清艾条。药艾是只在艾条中加得有其他一些药物,起到了一些特殊作用,比如加强温经作用,比如加入活血作用等等,其实三种艾条用哪个都可以,关键是要对症、配穴和坚持使用。

四、太阳灸与传统灸的区别:

太阳灸与传统灸都是过温热等物理刺激的作用,来进行扶正劫邪,平衡阴阳,防治疾病,康复保健。但传统灸有以下几个缺点:

1.烟雾太大,污染环境:传统灸法是燃烧艾草施灸,一般产生烟雾较大,而且假如操作不当易发生或火警意外。

2.容易烫伤,易出事故:传统灸法是用燃烧的艾草点于穴位,温度过高,易烫伤。

3.专业技术,难以复制:传统灸法作用在于穴位点上,必须准确并运用适当的方法,专业技术要求较高,难以传播推广。

4.专业场所,就医不便:目前国内具有提供专业灸法服务的场所比较少,受地理条件等限制,顾客通常须浪费时间在交通方面,而且无法确定能第一时间享受服务,造成就医困难。

太阳神现代灸法养生依托双灸平衡理论,借助现代医药科技推出了强效型太阳灸系列产品,克服传统灸法的不足和弊端,让灸法变得简便,绿色,更安全。

五、太阳灸的用法:

中医灸法博大精深,实际用途有许多,在此仅列出一些常见病症给大家参考:

1、夜间尿多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司开阖,膀胱贮藏尿液,故夜间尿多尿频多责之于肾与膀胱,实为阳气虚衰所致。素体阳虚或年高久病致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膀胱失约,摄纳无权;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虚衰不能充养肾阳致脾肾两虚,下元温摄不固,均会导致夜尿增多。


 

做法:以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治疗原则。用强肾灸贴于关元、气海、神阙三穴。注意神阙穴施灸结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钟,防止受凉。

功效:关元、气海、神阙均是人体要穴。关元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按揉或震颤刺激关元穴后,可通过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气海位于脐下1.5寸,属任脉。凡虚脱、形体羸瘦、疲惫乏力等气虚病证均可治疗。神阙位于脐窝正中,又名脐中,属任脉。经常灸这3个穴位,不但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频多,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证等,亦有独特疗效;同时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2、失眠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是防病治病的要穴,灸涌泉穴可以治神经衰弱、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妇女病、怕冷症等。

做法:睡前用筋络速通轻轻按摩涌泉穴,若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热水泡足10分钟后再灸,效果更佳。

3、腰痛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以腰之一侧或两侧,亦有正中部发生酸楚、疼痛、不适之症,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疾病就医。“腰为肾之府”,腰痛多与肾相关,可见于腰部软组织损伤、脊柱和内脏病变等。因腰痛与肾精亏损,复感寒湿外邪、跌仆损伤,先天秉赋不足、久病体虚,房事不当等有关,治疗宜补肾益气、祛邪通络、活血化瘀。


 

做法:腰痛灸贴于阿是穴、肾俞、命门穴。

功效: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穴近肾脏,为肾气转输之处,灸之可补肾益精、壮腰通络。命门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系督脉经穴,居于两肾中间,是人生命之气重要门户,有培元补肾、通利腰脊之功。阿是穴系痛点处,与上穴配伍,灸之可直达病所,有舒经活血、疏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效。

注意事项:

防止过度劳累,避免损伤;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采用正确姿势(含坐卧行姿),睡硬板软垫床,节制房事,加强锻炼,定时做松弛腰背部肌肉的体育锻炼等。

4、乳腺增生

中医认为肝肾两经与乳房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冲任两脉。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癖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平素情志抑郁,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挟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故乳中结块。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也是引起乳癖的重要原因。

肾为五脏之本,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气血滞,积瘀聚于乳房、胞宫,或乳房疼痛而结块,或月事紊乱失调。

做法:筋络速通按摩膻中、天池、内关、肝俞、丰隆、太冲等穴。

功效:膻中为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天池为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内关为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肝俞为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太冲为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灸于此类穴位能活血祛瘀,舒肝通达,有助于治疗乳腺增生。

5、皮肤粗糙

人到中年的肌肤,骨胶原制造和荷尔蒙分泌开始减少,肌肤渐渐变得粗糙兼没有弹性。虽然我们会因为年纪渐增而越见妩媚,但无可否认这是的皮肤会变得松弛,如果再不加以保养,皱纹便会开始加深,两边脸颊的下半部也会开始松弛,一些色斑、老人斑亦会慢慢的现形。这时的保养重点在于如何补救、增加皮肤的弹性、让肌肤恢复光泽及促进荷尔蒙分泌,并逆转令皮肤衰老的时钟,散发成熟美

肌肤老化的症状:眼角的干纹越来越多;全身皮肤变得越来越干燥;额头的皱纹日渐加深;皮肤开始出现老人斑;下巴松弛、眼袋也越来越大;皮肤触摸起来很粗糙等。

预防肌肤老化可用筋络速通按摩以下穴:

滑肉门: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腹部肌纤维增加弹性及血流量,同时可治疗胃痛等

合谷:虎口直上1寸

主治:头痛、齿痛、耳聋、热病等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对肌体具有强壮和保健作用,可改善肌体对营养成份的吸收,而增强免疫能力,同时对胃痛、呕吐、腹胀、乳痛、便秘、水肿、虚痨有治疗作用等。

六、灸法常见疑问

1、灸花是什么?

灸花是由于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而造成的大的或小的水泡,是身体里病邪往外发的表现。湿寒之气属于邪,阳气属于正,正要把邪逼出来,就会出现灸花。邪气排除体外需要一个通道,灸花就是这个通道。当然,我们在做灸的时候也会尽量避免灸花的出现,毕竟在现代来说,忙碌的生活中出现灸花会带来一些不便。出现灸花后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处理:如果是很小的泡可以自行吸收,大的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干,再涂抹烫伤膏即可。

2、什么时候施灸最适合?

从节气上来讲,灸注重节气,因为在节气时候是人身体内阴阳交替的时间,这时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养生讲冬病夏治,意思就是冬天得的病要追溯到夏天,是夏天落下的病,要从夏天开始调理。冬至是一年中“一阳升”的时候,最适合贴灸来补充阳气。

从季节上来讲,冬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一个季节,此时若不注意调养,会因阳气不足而引发很多病症,因此冬季艾灸针对寒性体质的人群而言尤其重要。

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总的来说,灸法用做保健养生是比较灵活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舒适度选择灸的时间。

3、什么人适合用灸?

中医人体体质分类有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气郁质。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体质,比如说阴虚或阳虚等,然后再根据自身体质进行艾灸治病,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一般以下体质更适合用灸。

阳虚质: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气郁质: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药物治疗,以舒肝理气为主;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多听一些轻松、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绪;

痰湿质:平素身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粘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或舌面罩一层粘液,脉濡或滑。此类人宜多参加体育运动,让疏松的皮肉变致密结实一些。饮食上,且勿过饱,忌肥甘厚味。

瘀血质: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此类体质,重在气血畅通,为此,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饮食上多吃二些活血养血的食品;治疗上应活血法瘀,并配以补气行气。

以上为几种适合灸法养生的体质,假如灸疗出现发烧发热等症状,属于人体邪毒外泄的现象,此时应多喝水,适当补充维生素,一般1~3天自行缓解,缓解可继续用灸,只要坚持使用,可收获灸法保健的效果。

上一篇:如何打造一支铁的团队 下一篇:思路不对再有智慧也徒劳